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句子

记忆中的“摘抄本”(一)(图)

2021-10-17 14:31:17诗集古诗网首页
  我珍藏了36本读书笔记,这是我在上个世纪的1965年到1978年,整整13年间看书以后的摘抄

  我珍藏了36本读书笔记,这是我在上个世纪的1965年到1978年,整整13年间看书以后的摘抄。据统计,在这36本读书笔记里,我阅读了390本书,摘抄了120万字。

  在那个什么都是毒草的年代,看书是要冒风险的。有些书封皮要用报纸包起来,甚至用“红宝书”做封面;那是个饥不择食的年代,看的书很杂,借到什么就看什么,除了文艺小说,外国文学、人文传记、政治读物,甚至连三字经、千字文也看;有的书是“四无”书籍,即没有封面,没有作者名字,没有出版社,没有结尾;有的书要跳跃式的阅读,有些书先看下册,以后再看上册。那时看书到了狂热的地步,每个人都做着文学梦,一边阅读一边将好的句子摘抄下来,甚至买来日记本,整页整页地抄写。现在的读书环境和那时不可同日而语,但36本读书笔记成了我宝贵财富,并伴随我一生。

  那个时代,摘抄本不仅是文学作品传递的一种方式,更成了一种时尚的行为,我也曾有过好几大本摘抄本,如今遗散家里各处,只能找出其中两本来。一本是专门摘抄爱情段落的,纸张泛黄,书本里还夹杂着许多当时捡来的花瓣,字体格外端正,但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当时怎么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另一本则充满了前苏联文学的豪言壮语,对自我的内省、剖析,对痛苦根源的反思,不仅字大,而且越写越潦草,似乎激愤难耐。如今,这些摘抄本已然成为往事,连当时的情绪我都很难回忆起来,但它们所伴随的我的青春岁月,则是久久铭记在心不能忘怀的。

  我是个“80后”人,小时候也曾爱过摘抄,与父母们年轻时的摘抄不同,我的摘抄本多是那个时候我崇拜的英雄动漫人物、童话故事和各种小说,除了抄写作品段落,我还喜欢描摹,人物画、动物画、花鸟画,在摘抄本里占了大半篇幅,有的甚至还来不及填文字,光是各种图画就把空白处占满了。如今看来,摘抄本也是我童年时代对于文学的启蒙所在,在这些通话、动漫故事的背后,不仅是一个孩子的乐趣,更是对于世界的无尽想象力和对于文学的懵懂之爱。

  看到这个线年没动过的摘抄本,竟然发现当时用感觉相对高档的圆珠笔所写得文字如今都已经化得模糊不清,而铅笔草写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心里有些难过。《呼啸山庄》、《简·爱》、《爱玛》……这些不朽作品中的女性风范,一直打动并激励着我的人生,也让我为了不忘却而用笔来记录她们的坚韧,而现在,我却在时间的流逝中还是把这一切淡忘了,如今连笔墨也只是依稀可见,让我唏嘘。尽管如此,这些已经破损的本子,我还是会留着,它们代表的是一个年代,是一种再也回不来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