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人

诗词名句吧-

2021-09-07 12:10:45诗集古诗网首页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出处】唐·韩愈《山石》 【译注】深夜静静地躺在床上,所有小虫的鸣叫都已停息,清冷的月光从岭上射进门内。扉:门扇。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静夜月光入户的景色。[例]可是每当“深夜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的时候,我曾反复地想了又想,又觉得一瓢水,一块小石子,并没有消失,它依然是存在的。(东方既白《风雨琐记》)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张元《雪》诗 【译注】漫天飞雪就像战退了三百万条白玉似的龙,打得败鳞残甲满天飞舞。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大雪纷飞。[例]不料,过了一会儿竟飘起大雪来了。鹅毛似的雪片,纷纷扬扬,颇有“战败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味道。(金坚范《五月好大雪》)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语出宋·韩琦《九日水阁》。诗曰:“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热,蟹黄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虽惭,一作“不羞”。惭:羞愧。老圃:深秋时的花园。寒花:这里指凌寒独放的菊花。晚节:晚秋时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自惭这深秋时花园的景色已不那么浓艳,但却可观赏那凌寒独放的菊花仍保持着的清香的晚节。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译注】人活一世,去得也快,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容易干。处:在,存。晞(xī):干。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生短促。[例]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古诗云:“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缪友德、龙纪文《初中作文指导》之例文《小议“抓紧”》)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出处】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译注】过去听到老人追忆往事,总是掩上耳朵不高兴听。长者:一作“长老”。言:谈论旧事的话。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不愿听老人忆旧或不愿听老人的话。[例]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丰子恺《我的母亲》)

  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 【出处】清·赵翼《读杜诗》 【译注】不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又怎能永久流传于后世。焉(yān):怎么。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文学艺术或其他事物贵在独创,独具特色方能传之久远。[例]一部文学史,实际上就是文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诗歌创作,特别贵在创新。(金哲《学诗札记》)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译注】且顾生前的杯酒之乐吧,何必要死后千载留名呢?何须:何必,何用。身后:死后。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且顾生前安乐,不在意死后名声的思想、行为。[例]死有许多种,都不会是心甘情愿,再好名的死者,也是“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苏伟贞《去的地方》)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译注】世上的事茫然不清,自己难以料想,春天的愁闷使我心神黯然,独自睡去。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世事纷繁复杂,难以料想或心情黯淡愁闷。[例]“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谁能料到,拍这张照片的三十年后,他成了北京街头看管自行车的老头儿。(刘心武《名门之后》)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出处】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译注】人生一世犹如暂时寄居,又像狂风卷起的尘土,一会儿就不见了。奄(yǎn)忽:急遽。飙(biāo)尘:狂风卷起的尘土。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生短促。[例]年龄最大者,亦即“老高三”,当是五十余岁的人了。再过七八年,所幸未“下岗”的,也将退休了。正是——“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梁晓声《我看知青》)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出处】唐·裴迪《竹里馆》 【译注】山林只有山鸟飞进飞出,幽深得看不见人。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等地唯有鸟兽出入,人迹罕至。[例]山影水色融入雾里,虚无缥缈间,我想起“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两句诗,但这晨雾下,连山鸟都知趣地不来惊扰这无人的幽境了。(於梨华《无车道·独行·小语》)

  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 【出处】唐·李颀《失题》 【译注】离别年复一年,岁月如流水般逝去,深沉的乡思使人迷离,谁也分不清是在他乡还是在故乡了。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分别既久,乡愁愈重,以致神情恍惚或精神麻木,地域观念也模糊了。[例]每年春节,台州同乡欢聚时,他都感叹着“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张艺声《松柏发新枝》)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出处】晋·刘琨《重赠卢谌》 【译注】功业还没有建立,时光却像夕阳西下那样,很快流逝了。忽:迅速。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功业未成而光阴飞逝,人渐老去。[例]他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慨叹时光的易逝,肯定包含着“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的怅惋。(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出处】唐·孟郊《游终南山》 【译注】终南山充塞于天地之间,日月好像是从山石上升起。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峦高大,日月从背后升起的景色。[例]山真高,月亮缓缓地向上爬,先是一片乳色,然后月色勾出大山的轮廓,刹那间,一轮明月跳出山来,给人的喜悦真如孟郊的诗:“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叶延滨《望月独行》)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出处】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书此语桥柱上》 【译注】溪水上的清风明月真是可爱,切莫让马儿踏碎这美玉啊! 可惜:可爱。琼瑶:美玉,喻水上月色。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皎洁的水上月色或清风明月的景色。[例]溶溶月,淡淡风,月色柔和温润。苏轼惊叹:“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李志亮《嵩山品月》)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出处】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译注】四季更替变化,一年又要过去,多么快呀! 岁暮:一年将尽。一何:多么。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四季变换迅速,光阴似箭。[例]万顷稻海轰轰烈烈地黄了,千亩棉田风起云涌地白了,满山的叶子狂呼着呐喊着扑落下来。转瞬之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王梓夫《秋之悟》)

  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 【出处】宋·严中和《诗三首》 【译注】四月的江南没有矮小的树木,家家都在绿荫中。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江南等地夏天林木茂盛,绿荫如盖。[例]低头走着,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冰心《图画》)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出处】唐·崔涤《望韩公堆》 【译注】孤身一人客居在千里之外,不知道回家的日子在哪一年。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游子孤身在外,不知归期或形容其思乡盼归的心情。[例]“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孙立人说:“离家已久,对故乡思念甚殷。”(汪泗淇等《孙立人传》)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出处】汉·无名氏《古诗·上山采蘼芜》 【译注】将黄绢来比白绢,新娘的织布手工不如弃妇。缣(jiān):黄色的绢。素:白色的绢。新人:新娘。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新娘不如前妻或新交不如旧友。[例]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非离婚不可的理由。“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戴明贤《并非简单循环》)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出处】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译注】山上一层层都是盛开的桃花和李花,在云中烟火升起处,便是人家。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家坐落在层层花树,云雾缭绕的山间。[例]“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四周山色中,良田回环,果树掩映,青砖粉墙和竹篱茅舍散落其间。(李思明《柏箐林区散记》)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出处】唐·钱起《山花》 【译注】火红的山花照在山坞上,又映在溪水中,好似燃烧一样,一棵棵树,一枝枝花都美得让人着迷。坞(wù):指山间平地。复:又。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遍布山野树林的鲜花火红灿烂或绚丽多彩。[例]“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看着这遍山遍坡的杜鹃,大有火烧山一般。(张永泰《啊! 杜鹃》)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出处】宋·唐庚《醉眠》 【译注】山里静得像远古时代,一天长得犹如一年。太古:遥远的古代。小年:日子相对较少的年份。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与世隔绝般的寂静。[例]这个湖把我过滤了,把我的杂质沉淀了。留下来的是悠然又惆怅,舒坦又沉滞。我在那里坐了不过三五分钟,竟走入一种境界:“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林斤澜《谈魅力》)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出处】唐·岑参《暮秋山行》 【译注】山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响,好像有人进入林中。飒(sà)飒:形容风吹树叶的响声。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风吹空林,树叶飒飒的景象。[例]“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确实是旷古岑寂,渺无人烟。唯有山鸟嘤嘤,野猿乱啼,给这古老幽邃的亚热带雨林带来了生趣。(陈慧瑛《啊! 那神奇美丽的地方》)

  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出处】三国·魏·曹植《矫志》 【译注】花言巧语虽然听起来很美,但听信了这种话,必然招致败亡。用:采纳。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听信花言巧语,必会遭受蒙蔽和危害。[例]聪明人,需要有一对爱克斯光样的眼睛。“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揭开一看,就要原形毕露了。(蓝翎《“几句原则话”》)

  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 【出处】晋·陶渊明《赠羊长史》 【译注】我得知千百年以外的事情,正是全靠古人写的书。外:一作“上”。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书籍的重要性,能让人知道未曾经历或知晓的事情。[例]读书有助于增长见闻,开阔视野。陶渊明曾说“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吴剑飞《读书的境界》)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译注】心情不愉快已经很久了,忧虑与愁苦接连不断。怡:愉快。兮:啊。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心中一直不愉快,忧愁连连。[例]泣忆无数个“客愁西向尽,乡梦北归难”的流放日,“心不怡之长久矣,忧与愁其相接”。(梁晓声《我看知青》)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出处】唐·孟郊《古怨别》 【译注】临别时心事万端,悲痛袭来时竟难以诉说。心曲:心事。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非常悲痛,以致许多想说的话说不出来。[例]在悲怆中,我跪在地上,泪如泉涌,“一声肠一绝”,几乎不能自已了,那真是“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呵! (陈洁民《遗产》)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出处】唐·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译注】雄心和朗照的太阳一般高,志向跟秋天的白霜一样纯洁。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志向高远、纯正或品性清高纯洁。[例]“我”不甘落后,更不依赖高大之物生存,矮小而不自卑,昂首挺胸显示着自尊、自信、自立的品格。正是:“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李耀卿《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出处】汉·乐府古辞《悲歌》 【译注】悲歌一曲可以当做哭泣,登高望远可以当做还乡。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游子思念故乡,欲归不能,悲痛而无奈或以歌唱、远望等方式排解愁情,聊以。[例]你在信中说,你遥望北京,泪如雨下。你又借用了乐府诗中的句子,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段文钰《华盛顿寄来的照片》)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出处】唐·白居易《初出城留别》 【译注】我一生本无故乡,让我心神安宁的地方便是我的归处。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四海为家的生活或不恋故土,但求身心安适的情怀。[例]从老家归来之后,他的情绪沉稳了许多。“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何况,那之后不久,他周围的环境又有了新的变化。(杨东明《归》)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出处】唐·孟浩然《题义公禅房》 【译注】房门外,一座山峰秀美挺拔;台阶前,几条山沟深入谷底。壑(hè):山沟,山谷。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面峰临壑的山居景色。[例]桅峰山庄傍岩而筑。北有人家,是为鹤盛乡下岙村。“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孟浩然的这两句诗,直似题写眼前山景。(马力《楠溪江歌游》)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出处】唐·顾况《赠远》 【译注】故人一别几时才得相见?春草还是在原来的地方生长。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故人不见,景物依旧或表达对亲故的思念。[例]学校里旧屋仍在,我真是少小离校白发还。如烟往事一幕幕重现眼前,不禁有“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时生”之感。(王火《难忘的记忆,难忘的时代》)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出处】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译注】时局危急时可以看出朝臣的气节;世道动乱时能够识别人的忠良。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在危难关头尤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和品质。[例]中国古代,很多人指出,对于政治人才的鉴别,应在关键时刻进行考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一诗云:“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王通讯《人才学通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诗》 【译注】春天养蚕,收获长长的蚕丝,秋天庄稼成熟了,也不用缴纳赋税。靡(mǐ):没有。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不交赋税的生活。[例]在这个理想社会中,人们友好相处,没有剥削,没有赋税,“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人人劳动,自给自足。(何力《名山览胜》)

  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出处】宋·赵师侠《鹧鸪天·丁巳除夕》 【译注】春风知道染绿江南的树木,却不把人的白胡须染黑。解:知道,懂得。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草木可以再绿,人生则不能返老还少。[例]我们三人经历不尽相同,但生活时代相同,生活的感受相似。感慨“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蜀女《三个女人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