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2021-10-18 04:19:17诗集古诗网首页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赠汪伦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李白的古诗《赠汪伦》 《赠汪伦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小编这里 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 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 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 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 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 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 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 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 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 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 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赠汪伦》意思: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 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写作背景: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 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 李白每天饮美酒, 吃佳肴, 听歌咏, 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 一天数宴, 常相聚会, 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 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 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 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 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 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 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 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 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赠汪伦》鉴赏: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 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 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 酒家何处?汪伦道: 桃花者, 潭水名也, 并无桃花;万家者, 店主人姓万也, 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 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 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 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 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 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声口语言 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 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 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 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 快乐自由的 人。 在山村僻野, 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 看来, 李白走时, 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 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 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 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 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 是诗家常用的写法, 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 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 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 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 一个一杯一 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 桃花潭水啊, 别说您多么深了, 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 眼前景, 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 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 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 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 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 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 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 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 语忌 直, 意忌浅。 脉忌露, 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 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 坦率, 直露, 绝少含蓄。 其语直, 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 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 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李白的古诗 《赠汪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