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句子

【丝路话语】破除“唯论文”必须有底线要求

2021-10-04 17:04:57诗集古诗网首页
  1月27日,在教育部的例行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

  1月27日,在教育部的例行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个“不得”明确而具体,既是底线要求,也划出了禁区,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际上,对于科学研究评价中的“唯论文”倾向,即使没有这样的底线要求,也早该摒弃。论文绝不是能力和水平的唯一依据,也并不等于成果。

  比如,2018年11月17日逝世的程开甲,以96岁高龄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他曾主持我国首次爆炸试验,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称作“核司令”的物理学家,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发表论文数为零。

  

  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之下,做得越多越吃亏,医疗系统曾有一种说法,“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实际上,许多一线业务骨干,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根本没有精力写论文。然而,因为没论文,“人家成主任医师,你还是千年主治”。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唯论文”助长了弄假作假的学术风气,催生了“东抄抄,西抄抄,买版面”。“唯论文”指挥棒下,论文只是为了职称学位,只要获奖和晋升的目的一达到,“成果”有无实际价值,已无关紧要。这样的论文当然没有含金量,做的很多都是无用功。也因此,“论文泡沫”就不可避免,尤其于基层职称评审,看淡论文的数量,重视实践以及业务操作能力,显然有利于调动专技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科学研究评价告别“唯论文”,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于许多地区也早已不是“未来时”,而是“进行时”。比如广东省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2015年就已经从“重论文、重科研项目”向“重科技成果转化”转变。只要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并成功实现转化,即使没有论文,也有很大机会申报正高职称。

  但“唯论文论”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破除“唯论文”的阻力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正因为如此,摒弃“唯论文论”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引导,像教育部这样明确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已然是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