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文

我与《检察日报》共同成长父亲为我摘抄《检察日报

2021-09-30 21:33:46诗集古诗网首页
  我与《检察日报》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3年

  我与《检察日报》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3年。彼时我和父亲还没有从母亲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父亲罹患肝癌提前退休回家乡修养,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那年,我刚读大学,思想还不稳定,每天枯燥的法律课程,让我心灰地想放一把火烧了自己。

  寒假回家,父亲掏出一本手抄本。本子是用我高中阶段没有用完的演算纸装订,有方格的作文纸,有横线的数学本,本子底色有白色,也有黄色的护目色。翻开,是父亲用钢笔密密麻麻写的小楷。

  父亲笑眯眯同我说:“总是听你抱怨法学没意思,我就去找我在检察院的同学,你吴叔叔,要了他们单位征订的《检察日报》。我一读啊,觉得法律很有意思嘛,就摘抄下来一些。半年抄了这么厚一本,你也看看。”

  左右是闲着,我便随手翻了翻。没想到,一翻之下,我就放不下手了。从父亲按日期摘抄的鲜活现场报道、典型刑事案例、实用工作方法、先进代表故事、反腐倡廉案件里,我似乎看到一件件大快人心的案件背后那一位位一身正气、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官。一颗检察梦的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埋下。

  大学毕业我考入公务员系统,先后在国企、乡镇、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父亲一直为我抄着《检察日报》。我们常常一起交流阅读心得,为检察官们对疑难案例的抽丝剥茧而钦佩感叹,为独道的法治评论而拍案惊奇。2008年,为我抄了五年《检察日报》的父亲去世了。此后的两年,我常翻着父亲留下的手抄本,默默落泪。

  2010年我遴选考入重庆市奉节县检察院,正式开启我的从检生涯,重续我与《检察日报》的缘分。在随后十一年的业务工作里,办案工作虽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我养成了读《检察日报》的习惯,碰到可能会用得着的案例、语句,我像父亲一样摘录到笔记本,随时翻阅,常读常新。

  2021年,我调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工作岗位从业务科室调整到了文字材料岗,逐步接触检察新闻宣传工作。转行从事文字工作后,学习成了我的第一要务,而多读精读《检察日报》成了我学习的重要方式。“检察新闻”“要闻”“信息快车”,不仅使我了解到各地工作动态,还引导我快速入门检察宣传工作,掌握讲述检察故事的核心技术;“观点”“法治评论”,培养思辨精神,提升理论水平;“声音周刊”“民生周刊”“公益周刊”等,让我见到更多典型案例,指导具体办案。通过摘录这些精心打造的栏目内容,我从中汲取文章精神,广泛积累素材,逐渐掌握一些稿件的写作手法。《检察日报》也让我认识了系统内很多优秀记者,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写作技巧。重庆市院的李立峰老师将他撰写的《宣传36计》《宣传智慧》赠与我,鼓励我大胆写作,临沂市院的王洪松老师教导我多学习上级讲话和文件精神,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选取了我院值得宣传、有亮点的未检故事进行写作。不久,我撰写的《考察期间,女儿为何再次出走》登上了2021年6月19日的《检察日报》二版新闻。

  “芳草知谁种,缘阶已数丛”。看着自己的文字成为报上的“豆腐块”,想起父亲带我结缘《检察日报》,倘若父亲在世,他一定会摘抄下来,不知是怎样骄傲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