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人

陕西省人大代表王勇超:建立完善唐代诗人纪念馆 打造西安“唐诗之都”文化名片

2021-09-30 16:29:57诗集古诗网首页
  西安南郊少陵原曾是大诗人杜甫居住之地,很多人知道成都的杜甫草堂,却不知西安也有杜甫纪念馆

  西安南郊少陵原曾是大诗人杜甫居住之地,很多人知道成都的杜甫草堂,却不知西安也有杜甫纪念馆。唐诗是西安名扬海内外的文化符号,却难找到相应祠堂和展馆前往朝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陕西省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建议,通过媒体宣传、建立完善唐代诗人纪念馆、做好代表性景点的唐诗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古都西安唐诗文化游等方式,打造西安“唐诗之都”文化名片。

  “古都长安是唐诗的创作中心与传播基地,唐诗已成为古都长安的文化符号而名扬海内外。”王勇超说,然而,目前的宣传保护与开发利用都做得远远不够,有些资源无人问津,尚处于半沉睡状态。因此,打造西安“唐诗之都”这个黄金文化名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西安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与文化使命。

  “很多海外与境外的考察团体与文化旅游者,本着朝拜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唐代著名诗人的目的,怀着朝圣的心情从世界各地来到长安,但很难找到相应的祠堂与展馆献上自己的一瓣心香。”王勇超说,长期以来,学术理论界未能对唐诗文化名片进行深入研究,相关政府部门对西安的唐诗文化资源在战略思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未能对唐诗这张天然文化名片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减损了西安古都的魅力。

  王勇超说,全国性的唐代文学研究会1982年在西安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等科研院所云集了一批造诣精深的唐诗研究专家,研究唐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唐诗研究多限于学术圈内,并未与地方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应有的“智库”作用,有关部门的科研规划中也很少将唐诗作为城市名片予以规划,使这一文化宝藏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王勇超认为,西安对唐代诗人遗迹的保护开发不够重视。唐代长安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全国诗人聚集长安,相互唱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资源。例如西安南郊少陵原,曾是大诗人杜甫居住之地,此处明代即建有杜公祠,解放后在原址上建有杜甫纪念馆。然而,长期以来,宣传力度与办公经费远远不足,文化研究及文旅开发尚未展开。不但少有游人问津,而且很多西安本地人也闻所未闻。相比较而言,而成都的杜甫草堂可以说闻名天下,到成都旅游的人必到草堂“朝圣”。两地相比,反差鲜明。另外,长安籍大诗人王昌龄、杜牧、韦应物生于长安、长于长安,至今连一处文化遗迹也没有,这无疑是对丰富文化资源的忽略与闲置。

  与此同时,对唐代诗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专业,杂乱无章。“西安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古都,也是驰名中外的诗都。”王勇超说,当前,在大雁塔南北广场、曲江遗址公园等处,利用灯柱、雕塑等形式,题写有不少唐诗,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吟咏唐诗,陶治情操。但存在问题是,很多唐诗的布展安排随机分布,缺乏条理,甚至前后重复。尤其是其中存在大量的错误,或诗句抄错,或作者颠倒。这些错误对一般游客造成误导,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海内外游客而言,则令人贻笑大方,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减分。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在激活现有唐诗文化资源、打造西安唐诗之都文化名片,王勇超提出建议。

  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通过宣传媒介、文化旅游、文物、教育等部门的共同联动,把打造西安唐诗文化名片提上议事日程。在宣传上,加大对西安唐诗文化的宣传,拍摄“诗都长安”纪录片,把唐诗融入西安的文化地标中。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唐诗与长安有关节目的策划和宣传。在文化旅游方面,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凝聚唐诗文化游的黄金线路,将王维与辋川、李白与兴庆宫、杜甫与少陵原、白居易与渭南等重点推出。在教育方面,在中小学增设唐诗欣赏吟唱的选读课程,大力提高学生的唐诗鉴赏能力。

  开发唐代诗人的文化资源,针对杜甫、王昌龄、韦应物与杜牧等四位长安籍大诗人,建立和完善相关纪念馆。完善与重建杜甫纪念馆,在对内布展与对外宣传两方面做足文章,进一步在纪念馆的基础上建成诗圣文化公园,打造集旅游观光、诗歌吟唱、爱国教育、休闲度假四位一体的城南名胜。与此同时,在南郊建立长安本土籍大诗人王昌龄、韦应物、杜牧纪念馆,依托城南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获得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

  做好西安宫殿寺观和街市园林唐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先做好大明宫、兴庆宫、大慈恩寺、曲江等四个代表性景点的唐诗资源开发利用,再由点及面,大力发展古都西安唐诗文化游,全面激活西安文化中的唐诗元素。

  一是大明宫唐诗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明宫位于城北龙首原,利用天然地势修建。唐高宗时始于此宫听政,唐末毁于战火。作为唐帝国的政治中心达二百余年,是世界史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可利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景观牌柱和音频电子等设备,突出唐诗中描绘的大明宫气象。

  二是兴庆宫唐诗资源的开发利用。兴庆宫也是唐代三大内之一,唐明皇曾于此接见群臣,吟赏牡丹。大诗人李白曾于天宝年间供奉翰林,在兴庆宫奉诏写有名作《清平调词三首》,白居易等其他唐代诗人也写有许多吟咏兴庆宫的诗歌。可在今天的兴庆公园内部大力增加唐诗的元素,使市民和游客在游赏的同时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

  三是大慈恩寺唐诗资源的开发利用。慈恩寺塔即今之大雁塔,可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被视为西安的地标与象征。唐代诗人多登塔赋诗。可在慈恩诗的旅游中增加唐诗元素的含量,同时,对大雁塔南北广场的现有唐诗布展按照诗人与诗歌内容进行重新布局,使唐诗的布展安排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大力发展诗歌文化游,使游客在观光的同时,领略唐诗的魅力,获得深度的文化体验。

  四是曲江唐诗资源的开发利用。曲江位于今西安城东南,唐代的曲江作为城东南名胜,是游人聚集的公共园林。唐代新科进士有曲江流饮习俗,赋诗唱和雅集,杜甫、白居易、元稹等于此写下很多名作,当前曲江遗址公园虽有唐诗内容,但并未把唐诗中写曲江、写长安的诗歌全面展示出来,使游客缺乏身临其境之感,这一现状需要彻底改善。